180萬余種電子圖書、137萬個音視頻、3億余本電子期刊、11.7億余條學術資源……“浙江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不久前上線運行。這朵“文獻云”讓讀者用電腦、手機等終端就能查閱海量文獻信息。
據悉,平臺由浙江圖書館聯合浙江百家公共圖書館共同開發建設,構建了浙江全省文獻資源聯合目錄,共聚合了全省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的1127萬條書目數據,從而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一站式檢索。
目前,浙江讀者通過平臺可以使用圖書館外購的30個期刊類、圖書類數據庫,還可以查閱浙江各個公共圖書館建立的158個自建數據庫,涉及古籍、地方志、歷史與文化、美術與技藝等類別。
針對當前不少珍貴古籍和地方志雖已作數字化處理,但沒有發布數字資源的情況,平臺建立了浙江省歷史文獻數字資源總庫和浙江省新編地方志數據庫,目前已發布數字化地方志480余種。
記者從浙江圖書館獲悉,平臺已經開通了“浙江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網”和“浙里閱”客戶端、小程序,除提供文獻服務外,還即時發布浙江全省公共圖書館的活動信息,讓讀者足不出戶就能參與圖書館舉辦的展覽、講座等公共文化活動。
“公共圖書館要從‘以書為主’轉型為‘以人為主’,從單一文獻服務轉型為多元文化服務,從單館服務轉型為行業聯合服務。”浙江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說,浙江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工作起步較早,在2009年就建立了浙江網絡圖書館,實現了圖書館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部分互聯,并在多個地市實現了區域圖書館之間的互聯互通,但是離讀者的需求仍有差距。成立這個平臺,旨在使全省公共圖書館的文獻和活動形成“一朵云”,為讀者提供更大方便,從而深化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改革。
(記者 馮源)